“互联网+教育”助力终身学习“新时代”
11月23日,以“转型·国际视野与中国创新”为主题的“2017终身学习与现代教育服务业高峰论坛”在西安举办,来自国内外教育相关领域的1400余位嘉宾与代表出席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工程科技知识中心(IKCEST)、西安交通大学联合主办,西安市人民政府支持,由奥鹏教育承办。
重新定义新时代的终身学习
主办方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教育生态、建立各行各业人才终身学习体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进入新时代,终身学习也有不同的使命。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康凯先生在演讲中认为,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思考与实践,也就是脑和手,是贯穿于终身学习内部的基本规律,是人发展动力的主要内涵。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学习专委会理事长、秘书长韩民博士,从自己在终身学习研究领域多年的经验出发,与嘉宾们分析了中国教育改革的趋势与发展。他指出,教育的终身化意味着时时学习、普遍学习、多样化学习,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三大趋势之一,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长江学者郑庆华教授,则聚焦在MOOC中国、西安交通大学“丝路学院”,以创办人和亲历者的角色,与嘉宾们分享了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终身学习发展方向。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长江学者郑庆华教授)
广东开放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文清博士在论坛上分享了广东开放大学如何服务于知识型社会的探索历程,作为案例,同与会嘉宾探索终身学习的未来之路。
在探索终身学习新未来的过程中,各位嘉宾从成果总结入手,进行深度的思考与争鸣,为教育转型指明方向,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教育思路,为未来打开想象的空间。
“新常态”与AI浪潮中的教育未来
要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就需要理解我国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本次论坛即在这个新常态的基础上来探索社会人才培养和劳动力提升的需求,探讨推动我国终身学习与现代教育服务业发展路径与模式,探索“互联网+”背景下新型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供给方式,并搭建终身学习领域多种教育形态与企业行业的交流碰撞平台。
对于“新时代”“新技术”和“新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奥鹏教育CEO赵敏先生认为,在向强国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教育提供足够的支撑;其次,我们的教育应该立足在中国已经站起来和富起来甚至部分强起来的基础上。这就是说,我们需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去思索教育的未来。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奥鹏教育CEO赵敏)
赵敏先生还提出了教育复兴的概念,他是西安交大的校友,他回忆起大学时偶尔见到阿倍仲麻吕的雕塑时,很震惊,发现唐朝时期的中国在文化和知识生产领域极为领先。所以,他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教育的复兴。
他引用未来学家托夫勒的话,“人类获取力量的方法有三种,一是暴力,二是财富,三是知识”,他认为未来的世界里,知识的地位会越来越高,所以他也向在座的各位嘉宾表示,未来的教育,尤其是网络教育背景下的终身学习大有可为。
来自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基础专业委员会的陈志成委员,从人工智能(AI)发展的背景下分析人工智能和教育的未来想象空间。在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浪潮中,陈志成教授告诉我们,人工智能在未来教育领域中能发挥什么样的功能,也能帮助我们理解一些困惑,比如说,老师会不会被AI取代,学校的形态会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教授,以及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的秦玉友副院长,分别从互联网时代的认知、专业资本的角度来分析未来的学习以及教师角色。
在新思想和新思维以及新经验的刺激下,本次论坛展示了它未来感十足的一面,并以未来指引我们现在的道路。
让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中央舞台
本次论坛希望从国际教育发展史与国际教育发展现状的对比中,来探讨中国终身学习发展方向,探索教育系统与创新、创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初步探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前主席迈克尔•沃布斯先生,关注的是远程教育在消除知识鸿沟、为每个人提供终身学习机遇等方面的巨大潜力与价值,他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视野出发,介绍了国际通行的终身学习标准与愿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前主席迈克尔•沃布斯)
与沃布斯先生的视角不同,来自以色列的中以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副总裁、北京大学客座教授约西•达什蒂先生,关注的是教育系统对创新和创业的促进作用,他从中以对比的视角出发,和与会人员一起探索教育系统作为直接生产力在创新领域的价值,并探讨中国与以色列之间合作的机会与可能。
德国陆科思德亚太区总监图安先生的视角更为细致,他来自职业教育系统最为发达的德国,有40多年的从业经验。他从职业培训的视角出发,探索人才培养的未来之路,以及未来的学习新方式、新场景。
总体上,本次论坛强调国际视野与中国创新,鼓励多领域、多教育业态之间的交流与碰撞。希冀教育界人士能够在经济新常态、新技术、新的教育环境下,去探索未来的教育发展方向,以创新和转型终身学习体系为依托,提升中国的人才竞争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教育基础。
来源:http://www.open.com.cn